勇挑大梁拼经济 今年各省GDP增长目标普遍高于5%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资料图】
各地密集进入“两会”时间,地方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陆续出炉。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13日,已有广东、上海、浙江等23个省份召开地方两会。从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速来看,多数省份将目标定在5%至7%。扩内需促消费、制造业当家成为各地拼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疫情进入新阶段,今年是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随着各省两会的陆续召开,“拼经济”地方路线图逐渐明晰,2023年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值得期待。
“交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22年7月,中央“喊话”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半年过去了,一份接一份厚厚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梳理了经济大省的作为和贡献,传递出满满的信心。
1月12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22年成绩单出炉: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五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山东省聚力推进“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扩需求、稳增长,推动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过去5年年均增长5.4%左右,工业、投资、外贸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好于全国,在经济大省中名列前茅。
浙江省方面,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6万亿元、7万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5%提高到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0.1%提高到62%。
四川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大盘。过去五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超过5.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
目标:今年增速设定
普遍高于5%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各省提出的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能感受到各地全力拼经济、加速经济回暖的决心和信心。
统计数据显示,23个省份中,海南、西藏和江西分别以9.5%、8%和7%的增长目标排名前三。其他省份中,安徽、湖北、宁夏等3省以6.5%左右的增速并列第四;广东、浙江、福建、河北、四川、上海等16个省份增长目标超过5%。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谢来风认为,从全球来看,2023年是一个关键的窗口期,在全球都积极布局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省市尤其是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牵引和驱动力。
记者观察到,近期诸多机构调升了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摩根士丹利将2023年对中国GDP增长速度预测从同比5%调增至5.4%,瑞银、野村证券也分别将各自的预测值从4.5%和4%调增至4.9%和4.8%。国内机构方面,国金证券、中银证券、中金公司、西部证券等机构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速超过5%。
抓手:扩内需促消费
制造业当家
2022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恢复和扩大消费列为2023年工作重点,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其中,上海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福建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行动”;河北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
制造业是另一个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广东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广东还强调:“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谢来风认为,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来针对性地提升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在强调制造业重要性的同时,各地需要重点考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协同和路径实施等问题。”他建议,“在一些涉及跨市甚至跨省的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省市之间应该加强联动、协同,甚至可以尝试做一些跨地区的规划。”
从产业角度看,上海、浙江、福建、河北等省份重点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明确今年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促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不仅包括数字的产业化,还包括实体产业的数字化,以及完善数字化的公共服务与治理体系,这对各地各级政府善用数字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两会将数字经济列为今年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其中部分省市提出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列入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显示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导向,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努力塑造本地经济竞争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更加积极有为。
- 勇挑大梁拼经济 今年各省GDP增长目标普遍高于5%
- 全球滚动:2022年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879亿元
- 微芯生物(688321.SH):海德睿达和海德睿远拟合计减持不超156万股
- 世界气象组织:过去8年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8年 当前看点
- 频频收购建筑公司,光伏企业为啥争当“泥瓦匠”?
- 黑色家电板块1月12日涨0.67%,海信视像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04亿元
- 2023年春节厦门工人体育馆免费开放(时间+场馆):全球热点
- 环球快消息!健合集团启动研究基金招标,推动母婴健康科研水平发展
- 突传噩耗!58岁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延庄去世,曾与普京喝茶聊天_环球讯息
- 全球实时:昨日16只港股获公司回购 友邦保险、腾讯控股、ESR回购金额最大
- 全球看热讯:民法典质权属于监护权吗
- 圣诺生物(688117.SH)副总经理王晓莉减持38.77万股 减持计划完成:世界速递
- 水利部: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水资源刚性约束审查_天天滚动
- 环球热议:昆仑信托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 净利亏损超4亿元
- 陆金贷(大额普惠)网贷逾期八个月延迟还款影响征信吗
- 当前要闻:特斯拉降价调查:老车主叫冤,“价格屠夫”砍向了谁?
- 长沙扎实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和关爱服务
- 天原股份(002386)1月9日主力资金净卖出456.94万元
- 合同一方违约赔偿金额是怎样算的?
- 环球今日讯!昌平区普通工伤如何计算
- 滴水贷网贷逾期46年征信有什么影响
- 平安i贷借款逾期4年拖欠多久会上征信系统|全球短讯
- 证监会罕见发声,券商弱市融资谨防“饮鸩止渴”
- 湖人最大惊喜:纳恩23分创新高+7分钟12分 上季报销本季曾11次0分
- 鬓边不是海棠红:没想到吧,程二爷吃软饭可有一手!
- 英特尔出了个软件,让你的 Windows 也能与 iPhone「无缝」连接 天天热点评
- 当前看点!宜人贷网贷逾期延迟还款征信有什么影响
- 全球短讯!云南抓住旺季促消费
- 环球播报:知名港星吐槽老公不给零花钱!被曝婚后不检点,频繁出席富豪饭局
- 环球速递!中国如何干掉日本!继家电、高铁行业之后,正在狙击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