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旱碱麦成“名片”迎来丰收 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出“增收花”
【资料图】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旱碱麦迎来了收获期。当地通过发展旱碱麦产业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盐碱地特色农业,也擦亮了旱碱麦“名片”。具体情况来看总台记者发自收获现场的报道。
总台记者 张婉莹:我现在来到了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南大港的一处麦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种的小麦并不是普通的小麦,而是旱碱麦。这个小麦特殊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的土壤。这种土属于中度盐碱化的土壤,含盐量比较高,这样的特点其实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最初这里种出来的小麦产量也比较低,(每亩)只有100多斤。虽然土壤环境特殊,但其实这样的盐碱地并不是完全不能种植农作物,还是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的。所以,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当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就是小麦的选种。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捷麦19”,是农技人员针对旱碱地的特点专门研发的一个小麦品种,也是目前黄骅市主要种植的一种旱碱麦。这个品种的特点就是抗盐碱,同时还抗寒、抗旱、节水,能够适应当地冬春两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
除了选种,当地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走进旱碱麦的麦地里,我发现这里大约每30米—40米就有一道沟渠,这些沟渠叫作排盐沟,开挖排盐沟是盐碱地综合治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对盐碱地来说,排盐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排盐。下雨的时候,雨水经过渗透排到这些沟渠里,这样就带走了土壤中的盐碱。此外,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一系列措施,旱碱麦的产量在不断提高。去年,黄骅市旱碱麦的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223公斤。我现在所在的南大港种植的近5万亩旱碱麦,预计今年的平均亩产在25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了约20公斤,可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现在,旱碱麦已经进入蜡熟末期到完熟期,需要抢抓农时进行收获。我们可以看到,旱碱麦成熟的时候是非常漂亮的,麦穗黄中发红,麦粒饱满均匀、色泽锃亮。
旱碱麦的生长条件很特殊,但是这种特殊的条件也造就了旱碱麦特别的品质和口感。我面前的这些就是用旱碱麦做成的面食,我们看到这边这个就是面花,这个面花的制作技艺也是河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原材料就是“黄骅旱碱麦”,用旱碱麦制成的面粉韧性很强,这就为面花的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还有用旱碱麦做成的面条,这个面条不仅耐煮,吃起来口感也非常筋道。
现在,旱碱麦的种植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也让农户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以南大港的这片麦田为例,每亩地就能为种植户带来600元—7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黄骅当地还形成了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旱碱麦产业链,用旱碱麦加工出来的产品除了满足当地需求以外,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可以说,旱碱麦种出了一片好“丰”景,也种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
标签:
- 聚焦:旱碱麦成“名片”迎来丰收 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出“增收花”
- 热浪来袭空调“升温” 行业增长空间可期 天天快播
- 冻疮要多久才能好_天天快看点
- 【天天快播报】《最终幻想16》IGN新实机:玩法“暴徒狩猎”大展示
- 最资讯丨非遗正青春|显微世界里探寻“纸寿千年”的奥秘
-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举行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授牌
- 被烟花炸到手了怎么办,被烟花炸伤怎么赔偿
- 全球热门:推荐一款轻量级全栈式开源测试平台!
- 我爱我家征文1000字议论文_我爱我家征文1000字
- Scotto:蒙蒂签约活塞后 整个联盟的教练经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 模具设计与制造前景如何_模具设计与制造前景 天天速讯
- 河南一面粉厂拒收新麦?虞城政府发布情况说明
- 即时焦点:美参院外委会通过所谓“终止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中方驳斥
- 当前关注:天德钰:6月8日融券卖出金额9.75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61%
- 【环球播资讯】江西宜黄:蔬菜产业“蔬”通绿色致富路
- 隆众资讯
-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汇报_巩固国家卫生城市_天天通讯
- 水利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中小河流动态监测
- 全球快播:精英荟萃新电途充电数字化论坛,共擘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未来
- 乔迁派对所需物品清单_女孩子过生日应该送什么礼物岁的女孩
- 香港设计师黄竞的“文博”之旅:从天马行空到落地有声-天天热闻
- 江津债权人权益保护是怎样的?
- 家用太阳能灯光伏板充电使用方法(家用太阳能灯能用多久)_环球热议
- 血糖高一定是得了糖尿病吗_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
- 查理九世二十八肉球婴(查理九世28肉球婴儿免费阅读) 天天百事通
- 有轨电车提速增效 多部门共谋共策
- 全球看点:长江电力现2.27亿元平价大宗交易
- 万人说新疆丨努尔江:维吾尔医药是国家民族医药的一块瑰宝
- 速讯:香港设计师黄竞的“文博”之旅:从天马行空到落地有声
- 世界热点!朱江入职Lucid,美国造车新势力能否成功入局中国市场?